查看原文
其他

厨房里的食材也是防治感冒的良方

健康周报
2024-08-24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食养”“食治”之说,将药物的治疗作用融于日常的饮食中,可以起到防病、治病、保健的作用。传说中药炮制和中药汤剂的发明人伊尹就是一位厨师,在厨房里有很多被我们忽视的中药材,它们除了是食物、调料,还是防治疾病(比如感冒)的良药。


01生姜(别名姜、鲜姜)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寒痰咳嗽,还可用于鱼蟹中毒所致的恶心呕吐、腹痛等。

02葱白(别名葱茎白、火葱等)

葱白为葱科植物葱的鳞茎,功效为发表、通阳、解毒、杀虫。用于外感风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微,厥逆,腹泻,疮痈疔毒。

03紫苏(别名苏叶、赤苏等)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茎,解表散寒,行气和中,安胎,解鱼蟹毒。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呕恶,妊娠呕吐;用于鱼蟹中毒所致的腹痛、腹泻等。

04胡荽(别名香菜、胡菜等)

胡荽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全草,也就是我们常吃的香菜,具有发汗透疹、健胃消食的功效,可用于风寒束表所致的头痛鼻塞、麻疹不透、饮食积滞、纳食不佳等。

05菊花(别名真菊、金蕊等)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或肝阳上亢所致的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疮痈肿毒等。


以上介绍了一些可用于感冒的常见食材,那么,当感冒时,应如何应用这些食材制成缓解感冒的食疗方呢?



生姜粥01

来源于《饮食辨录》,组成为:粳米50克,生姜5克,连须葱数个,米醋适量。

做法:1.将生姜洗净,捣烂;葱洗净备用。2.将生姜与粳米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3.粥将熟时加入葱、醋,稍煮即成。趁热服食,覆被取遍身微微汗出。

此方解表散寒,温胃止呕。适用于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的头痛身痛、无汗呕逆等病症。本品食用方便,老幼咸宜,是治疗风寒型感冒初起的良方。在治疗轻微感冒时,也可单煎生姜服用,胃寒呕吐、肺寒咳嗽之风寒表证者亦可应用。风热感冒忌用。



姜糖苏叶饮02

源自《本草汇言》,材料为生姜3克,紫苏叶3克,红糖15克。

做法:1.将生姜、紫苏叶洗净,切成细丝,同置茶杯内,加沸水浸泡5~10分钟。2.放红糖拌匀即成。每日2次,趁热服。

本方有发汗解表、祛寒健胃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对兼见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的胃肠型感冒,更为适宜。此外,本方可作为外感病流行期间的预防药膳,也可作为风寒感冒初起阶段的治疗药膳。



菊花汤03

源自《古今长寿妙方》,由菊花、白糖各40克组成。

做法:将菊花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加热稍煮一二滚即可;保温30分钟过滤加白糖,搅拌溶解后,放冰箱2小时即可;作冷饮服。功效为散风清热,明目醒脑。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头晕目眩、口渴。


除以上食疗方外,若秋冬季感冒初起,恶寒微热,鼻塞喷嚏,或鼻流清涕,预防流行性感冒还可用:胡荽6克,紫苏、葱白各10克。将胡荽、紫苏、葱白等3味放入砂罐,加水煎沸10分钟,滤渣取汁,倒入杯中,加红糖调味即可(源自《新编中国药膳食疗秘方全书》)。


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治疗感冒的膳食时,不宜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以防滞邪。感冒分为多种证型,在治疗时应进行区分,风寒感冒主要症状:怕冷,发热较轻,无汗,伴有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质稀,口不渴或喜欢热饮,舌苔薄白等。风热感冒主要症状:发热重,汗出不畅,伴有头胀痛,咽痛,咳嗽痰稠,鼻塞喷嚏,流稠涕,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黄等。风寒感冒多见于感冒初期,风寒感冒发展过程中,风寒感冒多会转化成风热感冒,如用药后症状没有缓解,应咨询医生对症用药。

作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蒋沅岐



更多精彩科普





妊娠期高危人群 当心凶险的肺栓塞慎用物质奖励 小心“德西效应”
吃粗粮能否降血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文章来源于健康周报转载需经本报同意并注明出处全国各大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13

点在看,把健康分享给大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周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